践行单元教学理念 开展数学文化课例研究 ——合肥三中数学组组织校内公开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10 15:00 信息来源:教科室-刘守文 阅读次数: 次
为践行大单元教学理念,结合数学课题组《基于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数学文化题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基础,合肥三中数学组分别于2021年10月21日和2021年11月4日举行了两场同课异构课例教学实践活动。活动邀请了合肥六中集团的专家老师现场观摩、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月21日下午,合肥三中青年教师方萍和赵滢老师同课异构新教材数学选择性必修二2.2.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位年轻老师富有亲和力,因材施教,启发到位,师生互动良好。
方萍老师从我国少数民族布衣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布衣铜鼓引入,探究直线与圆的的位置关系。整节课的引入巧妙到位,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数学文化渗透自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抽象的数学知识,课堂变的趣味十足,丰富多彩。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赵滢老师基本功扎实,通过早晨太阳从海面升起的过程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举例源于生活实际,形象易懂,学生易于理解,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同时注重大单元教学理念渗透教学实践,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课后在数学组组长安徽省江淮名师严华兰老师的带领下,邀请合肥六中黄海波和刘晨雨两位专家老师对课堂进行点评,严老师和两位老师都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富有建设性的改进方案。
2021年11月4日合肥三中青年教师蔡开根和刘守文同课异构新教材数学必修第一册4.1《指数》第一课时。蔡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知识讲解透彻,学生易于理解。课堂师生互动良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分数指数幂的发展史,从14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奥利姆在《比例算法》(约1360年)中分别用和
来表示
和
到16世纪,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在《整数算术》中将幂指数从非负数推广到负整数,再到17世纪,牛顿在其通信中用
,
,
表示
,
,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记号,18世纪欧拉在代数基础中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分数指数幂。让学生明白了分数指数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实际意义和背景的。凸显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践行了“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课标理念。两节课风格迥异,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课后,数学组组长严老师和合肥六中周敏敏老师一同对公开课课做了点评,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下午的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两位专家还就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