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暑韵调心弦 成长赋新篇 ——合肥三中2025年暑期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05 14:50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次
亲爱的同学、家长们:
绿荫遮燥意,悠悠夏日长。承载着辛勤耕耘的喜悦,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即将装订成册。无论你是奋笔疾书的学生,还是默默守护的家长,这段时光都值得被温柔珍藏。暑假,是校园生活的暂停键,也是心灵休整的黄金期。愿这份心灵调适指南,能陪伴大家在这个夏天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元气满满地迎接新篇章!
【学生篇】
一、理性看待成绩,卸下思想包袱
成绩是学习的“路标”,而非人生的“终点”。一次考试无法定义你的能力高低,它只是检验你某一阶段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要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对各学科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反思,通过复盘总结经验,优化学习计划,激发内在动力。
二、科学规划时间,提升自我管理
假期是“学习充电”的好时机,要合理规划暑假生活,平衡学习与休闲,规律作息。按时完成作业,有计划地复习、预习,利用假期时间查缺补漏、拓展提升。还可以进行阅读、运动、社交、旅行等活动,增强自我掌控感和充实感,缓解焦虑,维护身心健康。
三、善用电子产品,拒绝沉迷“屏幕”
假期中,要设定“屏幕时间预算”,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警惕网络沉迷与电信诈骗。主动寻找电子屏幕之外的乐趣,如阅读、运动、手工、绘画、音乐、亲近大自然等,感受和探索电子世界外的美好。
四、觉察情绪变化,积极调适心态
夏日溽热,情绪易有波动。我们要学会觉察自身情绪变化,及时调整:
(1)觉察:当情绪起伏剧烈时,按下“暂停键”,暂时停下手中事务;
(2)接纳:不管此刻我是什么情绪,都是被尊重,被理解,被允许存在的;
(3)调整:采用适宜的方法舒缓压力,如与朋友倾诉、写日记、运动、听音乐、积极自我暗示、呼吸放松等,保持积极心态。
五、坚持适度锻炼,拥抱健康生活
假期可适当增加休息娱乐时间,但仍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坚持每日适度锻炼,如晨跑、散步、打羽毛球等。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更能有效缓解焦虑、改善情绪,保持积极状态。
六、加强有效沟通,促进理解尊重
假期居家时间增多,与家人偶有摩擦在所难免。我们要积极学习和探索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用恰当的方式交流和表达,避免情绪性对话,提倡非暴力沟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家长篇】
一、调整期望目标,理性看待成绩
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孩子的价值,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因成绩不理想而过度批评、指责或流露出强烈失望;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值,避免过度比较;引导孩子对考试结果进行合理归因,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学会时间规划与管理。
二、科学安排假期,节奏张弛有度
第一阶段(放松调整):假期伊始,可以带孩子适当出游或体验生活,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憩与放松。
第二阶段(学习成长):协助孩子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提醒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鼓励阅读与锻炼。
第三阶段(收心准备):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提醒其检查作业、备齐学习用品,做好返校心理准备。
三、关注情绪信号,及时积极疏导
家长要善于觉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保持充足耐心,多倾听、多鼓励、多信任、多理解,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善于用积极的视角和包容的态度提供情感支持。同时,家长也需觉察并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避免宣泄给孩子,减少矛盾。
四、尊重成长需求,给予适度空间
家长需要照顾彼此的需求、尊重彼此的感受,尤其是青春期孩子,要尊重他们独立和独处的需求,给与适当的自主空间,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避免过度控制引发叛逆。
五、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力量
家长应重视言传身教,长假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良的行为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陪伴孩子学习及休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学会自我留白,关爱自身身心
家长的世界需要“留白”,不要让孩子占据您生活的所有,父母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培养个人兴趣,保持社交、良好睡眠与饮食习惯。注重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长。
【温馨提示】各位同学和家长假期如遇难以解决的心理困扰,可以拨打以下热线,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校外心理援助热线:
合肥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心理援助热线:0551-63688869
共青团合肥市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12355
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援助热线:0551-63666903
合肥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热线:62612338
暑假不是时间的留白,而是生命的彩绘。它是孩子自我探索的试验田,是家长理解陪伴的艺术课。愿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在阳光与汗水中,种下理解与成长的种子。待蝉鸣渐歇,秋风再起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假期的欢愉,更有内心从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