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

家校共育|亲子“慧”沟通 共度好时光——合肥三中假期亲子关系相处锦囊

发布时间:2023-07-07 14:26 信息来源:政教处-董小妹 阅读次数:

假期已经来临,作为父母,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成长的道路上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呵护心灵成长呢?家长不妨试试以下与孩子相处的方法,为亲子关系“充值”,让家庭关系更和谐健康,给孩子留下一段美好的假期时光!

一、制定计划,充实生活

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假期生活计划,督促孩子按计划有规律地生活,在学习上查漏补缺,提高学习自主性;其次,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可以适当听音乐、做运动、欣赏电影等,假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放松和调整,才能积蓄能量更好地学习。

二、学会沟通,让爱流动

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沟通的第一步是“倾听”。要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要听事情、听情绪、听需要;要坚持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不说教、不打断五个原则。

沟通的第二步是“说”,我们可以使用非暴力沟通模式:

首先,说出一个事实,比如“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其次,讲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感觉生气又担心”。

接着,讲出你的这个原因,比如“因为你一下子退步了这么多,之前还一直在玩”。

最后,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比如“我希望你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内”。

三、转变观念,尝试接纳

孩子关注自我形象、情绪起伏大、叛逆等是青春期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作为家长,不要觉得叛逆很可怕、很头疼,要转变僵化观念,接纳孩子的叛逆,明白叛逆是孩子长大的表现,是成长的需要。

四、情感共鸣,边界清晰

当孩子跟我们表达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情感共鸣,如,“我能体会你的感受”。其次,如果涉及到孩子的一些不愿公开的事,要提醒自己与孩子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在事态不严重的情况下,尊重和允许孩子保留隐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不强加给孩子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五、减少唠叨,积极赋能

心理学中有一种"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其实,家长的唠叨本就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唠叨多了,孩子就形成了逆反心理,表现为"不听话"。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赋予孩子积极的能量,要发现孩子的优点,以具体的事实为依据,肯定、鼓励和认可孩子,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脱“瘾”而出,助力成长

为避免孩子在家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家长和孩子在制定暑假规划时可以一起讨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包括手机使用的时间、时长等,形成书面文字,养成契约精神;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创设一些带来快乐体验和成就感的活动,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和兴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树立榜样。

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非朝夕而成,需要用心呵护,并不断“充值”,希望家长们借假期的机会,与孩子多一些互动和陪伴,多一份理解和共鸣,多一点信任和鼓励,让我们用爱启迪智慧,用心润泽心灵!

 

                      近仁学生成长与发展指导中心

                2023年7月